欢迎访问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COPYRIGHT © 2020 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 贵阳   黔ICP备18000299号 

社科释理|“梵净山红·生态先锋”党建联盟推动梵净山保护管理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探索

分类:
党建工作
2024/05/13
浏览量: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严密的组织体系是党的优势所在、力量所在。梵净山位于松桃、江口、印江3县交界,是武陵山脉主峰,也是我国第一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第13处世界自然遗产、第53处世界遗产。近年来,铜仁市紧扣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梵净山保护管理重要批示精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区域联建、党群联心、保护联抓、资源联享,创建梵净山红·生态先锋党建联盟品牌,初步探索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梵净山保护管理高质量发展。

一、创建梵净山区域党建联盟的背景动因

(一)创建梵净山区域党建联盟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梵净山重要批示精神的具体行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对梵净山保护管理作出重要批示。省委、市委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作为落实的第一要件,坚决把梵净山保护管理工作抓好抓实。创建梵净山区域党建联盟,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重要指示及党中央、省委对梵净山保护管理工作决策部署的具体行动,对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奋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意义重大。

(二)创建梵净山区域党建联盟是创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具体举措。自然保护地是生态建设的核心载体、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美丽中国的重要象征,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居于首要地位。2022年,新国发2号文件出台,赋予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的战略定位,明确提出研究设立梵净山国家公园。梵净山作为世界自然遗产,抓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国家公园的创建,对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维护区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安全、加强世界自然遗产地保护、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创建梵净山区域党建联盟,是助推周边区域协同发展,实现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融合发展的创新之举。通过整合区域内党组织力量资源,用党建一根针,穿起区域协调联动发展千条线,构建党员群众共建、共管、共享的生态保护新格局。

(三)创建梵净山区域党建联盟是创新和激活基层党建的具体实践。梵净山区域党建联盟创建涉及松桃、江口、印江310个乡镇69个村,覆盖近10万人。区域内地缘相近、人缘相亲、业缘相融,历来保持着紧密的交流与来往。建立梵净山区域党建联盟,是加快构建组织互联、资源互通、功能互补党建新格局的应时之举。有利于依托党的组织优势,把梵净山区域内隶属于不同地方、不同系统、掌握不同资源的组织联结起来,打破区域壁垒、突破行政区划,打破区域条块分割的工作模式,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构建纵横结合的工作体系,解决梵净山保护管理过程中的难点、痛点问题,最大程度凝聚起梵净山保护管理的共识和合力。

(四)创建梵净山区域党建联盟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具体抓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建立梵净山区域党建联盟,是坚持以组织路线服务政治路线,以党组织联建共建带动区域内村庄融合发展,通过党员帮党员”“组织带组织,引导村庄聚集形成红色朋友圈”“利益共同体,对推动乡村振兴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区域党建联盟的成立,有利于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领导核心作用,通过组织联合、资源整合、发展融合,推动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奠定长远发展基础,把区域内各类组织和党员群众的改革创新力量凝聚起来,切实将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强大动能,加快推动梵净山绿色资源转换,实现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二、创建梵净山区域党建联盟的实践探索

(一)区域联建,筑牢联盟组织保障体系

一是建立三级联盟体系。以梵净山管理局党委为主体,遗产地红线区域内310个乡镇69个村区域内各类党组织和市直相关部门党组织、企业党组织共同参与的梵净山区域党建联盟。分级建立1个区域、4个片区、10个辖区三级联席会议,由各级党组织负责人担任召集人,制定一任务三要点四清单,定期协商解决梵净山保护管理难点痛点堵点问题。比如,印江县罗场乡辖区联席会议针对各村规定不一致、村规民约执行难的问题,研究制定统一《村规民约》、三项积分管理和四项激励保障,群众积极参与保护管理的自觉性得到极大提升。

二是建好三级活动阵地。依托梵净山管理局各管理站和村级活动阵地,按照有牌子、有场所、有设备、有制度、有经费、有人员六有要求,投入近100万元在太平镇管理总站设立区域联席会议办公室,在太平、德旺、乌罗、紫薇设立片区联席会议办公室,在10个乡镇、中心村设立辖区联席会议办公室,分别从松桃县、江口县、印江县及梵管局抽调专人具体办公,明确工作职责,作为区域党建联盟工作机构,负责日常工作,有效推动公安、银行、通讯、消防、供电、科研等不同类型党组织工作力量集中下沉到区域内,形成了抱团合作的运行体系。

三是开展三级支部联建。印发《梵净山基层党建党支部联盟共创试点工作方案》,整合市、县、乡(镇)三级力量,选择15个与梵净山保护管理关联程度较高的生态环保、自然资源等市直部门和对口县直部门,与15个试点村开展联建共创,明确建强一个支部、培育一支队伍、发展一个产业、塑造一种风尚、开展一项活动、办好一件实事、开展一项自选动作“6+X”活动载体,推动优势资源下沉,建设梵净山保护示范党支部,引领带动区域基层党建全域提升。

(二)党群联心,构建联盟队伍支撑体系

一是支部引领抓保护。充分发挥村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通过三会两队一活动(党员大会、村民大会、工作推进会,组建政策宣传队、志愿服务队,开展梵净山红·生态先锋主题活动),宣传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及工作部署要求,不断引导群众树立保护绿色生态意识,带动区域内3万群众共同参与梵净山保护管理工作。依托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治理机制,构建党小组+网格员+十联户铁三角,压实网格员、联户长、小组长五包(包项目落实、包民生保障、包森林防火、包生态治理、包信访维稳)工作责任。

二是党员带头当先锋。实行党支部分片+党员包山头模式,建立县级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包村、村两委成员包组、联建帮扶单位干部包户,设定党员先锋岗、划定党员责任区、开展党员亮身份践承诺活动,1000余名党员带头参加巡山护林、森林防火、义务植树、环境卫生整治等活动,依托党员带家、家带组、组带村三带模式实现全民保护意识大提升。全面推行一户一档文明家庭积分制管理,成立3垃圾兑换超市,将生活学习用品纳入可兑换商品,按市场价值核算所得积分进行兑换,激励引导群众主动参与梵净山保护。

三是人才共育促发展。采取上挂+外引+内培方式,邀请中科院科研人才赴区域开展环境监测、生态研究,组织区域科技人才、管理人才到中科院开展科研学习,更好完善知识结构。与北京林业大学建立帮扶机制,建立梵净山生态实验基地,通过招考+人才引进的方式,吸引一批素质高、能力强的专业人才投入研究。建立产业人才培训机制,培养一批懂生产、懂技术、会管理、技术服务推广能力强的技术骨干和创业能手,截至目前,共开展培训4次,发放产业政策详解100余份,累计培训达120余人次。

(三)保护联抓,健全联盟规范运行体系

一是片区辖区联合抓。依托区域党建联盟区域、片区、辖区三级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发挥片区承上启下、辖区密切联系党员群众作用,共同制定管理方法、联合开展专项执法、常态进行日常管护,群众参与度持续提升,破解乡镇与乡镇之间、村与村之间衔接不够顺畅、配合不够密切等问题,带动区域内3万余名群众树牢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探索党建联盟在推进人工商品林赎买中具体实践,顺利完成1407万元赎买任务,将难事办成了富民利民的实事,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草调查规划院(国家公园研究院)充分肯定,并指出可用作国家公园创建的典型案例全国推广。

二是业务部门示范抓。聚焦执法责任区域,依托区域党建联盟平台,建立执法工作协调机制,协调解决规划建设、执法监管、生态保护等问题。以梵净山管理局牵头,与自然资源、司法、林业、环保等部门和有关乡镇协调联动,示范开展违规建房、乱排乱放、乱埋乱葬、偷砍盗伐、偷捕盗猎等执法巡查。联合开展执法巡查37次,处理违法行为76件次,示范带动区域内党员干部群众参与生态法治、生态安全等执法检查和宣传教育专项行动8次,发放宣传资料10000余份,协同打击违法犯罪行为4次。

三是考核机构督导抓。由组织部、督查督办局等部门牵头,建立市级考核三个区县及管理机构、区县考核乡镇及管理机构考核景区企业、乡镇考核村三级考核机制,把生态环境考核纳入地方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并作为衡量党政绩效关键指标,将梵净山区域党建联盟工作纳入各级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重要内容、纳入组织工作要点及基层党建工作要点,严格落实定期督导提示工作制度,定期开展督导,推动工作和责任双落实。目前,开展调研督导50余次,指导解决问题20余个。

(四)资源联享,构建联盟成果转化体系

一是特色产业带动。依托梵净山生态优势金字招牌梵净山公共品牌,发挥区域联盟联席会议制度优势,积极引入有生态保护开发经验和相应资质的企业,联合开发优势生态资源,采取企业+村集体经济+农户模式,累计开发林下种养、森林旅游、林业碳汇等项目17个,项目价值3500万元。建立健全人工商品林赎买议价机制,最大程度让利于民,顺利完成人工商品林赎买面积2771.09亩,兑现资金1385.54万元,群众满意率达100%。江口县在全省率先创新推出梵净山生态账户,以生态账户建档授信308户,授信贷款5557万元,基于账户积分发放贷款1931370万元。

二是产旅融合拉动。将党建引领贯穿于旅游发展全过程,打通联盟区域转换通道,促进区域之间文化与旅游、农业与旅游、工业与旅游、体育康养与旅游的全产业融合,拉长生态经济链。江口县以党建联盟为驱动,按照梵净江口·养心天堂的发展定位,充分盘活区域内闲置房屋、土地等资产,挖掘丰富的红色文化和生态资源,完成《国际生态旅游度假区规划》,区域有农家乐500余家,民宿91家,旅游研学基地11个,带动就业8000余人。印江县木黄镇以红色文化为主题发展观光旅游业,成功申报乙级旅游村寨1个、四星级客栈1家、三星级客栈5家,发展农家乐139家。

三是整合资源驱动。聚焦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党建联盟搭平台,有效整合各类资源,深化组织共建、全民共股、决策共商、优势共扬、社会共治、成果共享六共机制,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让村民在家门口吃上产业饭69个村均规范成立集体经济组织,平均实现集体经济积累10万元以上。印江县与贵州科学院合作建立缠溪镇梵净山菌保护开发利用研究中心,按照菌厂+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在14个村发展林下仿野生菌,销售突破600余万元,解决就业3000多人次。木黄镇利用水资源,组织梵净酒谷党建联盟,成立木黄红色酒协会党支部,服务全镇49家白酒企业。

三、创建梵净山区域党建联盟的经验启示

(一)在字上聚焦,实现由全面覆盖到全员参与。进一步完善的机制、载体,突出党组织政治功能、组织力、执行力,突出联的效果实现全员参与,将梵净山保护管理纳入联盟各级党组织三会一课等内容,通过组织引领,最大凝聚梵净山保护管理共识。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紧紧围绕梵净山区域生态保护、环境治理、产业发展、基础建设等方面问题,完善党组织引领协调治理的沟通协调和互联互动机制,推行党员联系群众,深化党员网格化管理,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丰富形式载体,发动群众自觉参与梵净山保护管理,利用好文化与自然遗产日”“生态日”“山地旅游节”“志愿活动日”“梵净山巡山护林周”“铜仁党员活动日等载体,引领群众一起参与生态保护,在梵净山区域营造良好的保护氛围。

(二)在字上用劲,实现由简单相加到深度相融。进一步发挥的作用,以盟聚力、以盟聚才、以盟汇智,将联盟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以盟聚力,推动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相融合,以创建梵净山国家公园为契机,围绕市委、市政府抓龙头、连金线、带亮点工作思路和以梵净山文化旅游创新区为龙头战略定位,在提升品质、丰富业态、扩展市场、完善功能上狠下功夫,推动梵净山区域文化、生态、产业发展等各领域资源优势互补、有效供给。以盟聚才,提升梵净山保护管理理论科研水平,依托区域党建联盟,释放党建强磁场效应,增强物种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理论科研策源能力,探索成立梵净山党建联盟理论和科学研究专班,明确研究课题,专业人才领衔开展理论研究和科研科考。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制度优势转化为梵净山保护管理发展优势,绘就美好蓝图,推动两山高质量转换。以盟汇智,群策群力破解梵净山保护管理难题,用好三级联席会议机制,共同讨论破解不好解决、不能解决难题方案,推行小事易事党员马上办、大事难事联盟协调办,有效发挥党组织、党员作用,助力梵净山管理保护破解难题,让党旗在梵净山一线高高飘扬。

(三)在字上求效,建立党建联盟绩效激励机制。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通过考核激励联盟各类组织主动履职、务求实效。进一步完善职责清单,根据中央、省、市关于生态保护的重要部署和工作安排,及时优化调整一任务三要点四清单,明确重点任务、具体要求、完成时限等,促进各级党建联盟发挥最大效能。建立绩效考核机制,围绕目标任务每年开展一次党建联盟绩效考核,构建市级层面考核三个区县和管理机构、区县考核乡镇、管理机构考核景区企业,乡镇考核村三级考核机制,考核结果列入综合绩效考核项目,并增加分值权重,推动责任进一步压紧压实。对参与生态保护积极的群众,优先纳入生态护林岗位,激励群众保护积极性。建立定期评估体系,以聘请第三方方式每两年开展一次党建联盟工作成效的评估,强化成果运用,坚持正向激励与惩处问责并举,促进梵净山保护管理高质量发展。